鋁鑄件補焊前的預熱處理和鑄造工藝介紹
鋁鑄件組織疏松、孔隙率高,含有多種金屬和非金屬雜質,陽極氧化膜質量較難保證。為了獲得正常的氧化膜質量,避免陽極氧化膜染色后出現白色斑點,可采取以下措施。
1、高電壓大電流密度沖擊法。在陽極氧化初期采取高電壓、大電流沖擊,使原先被雜質分割的大小“島嶼”通過大電流沖擊而連接成片。具體過程如下:陽極氧化初期電壓調至30V左右,此時的電流密度約在2~2.5A/dm2,待3~5min之后調回正常的陽極氧化電壓,陽極氧化50min,然后經充分清洗即可染出較為滿意的氧化膜,白色斑點基本消失。上述方法稍有不足之處是鑄件若有螺孔,則有可能稍有擴大,故要控制大電流密度,高電壓的陽極氧化時間,并防止陽極氧化溶液的溫度過快升高。持續生產時,陽極氧化溶液要采取冷卻措施。
2、鑄件表面打磨法。打磨可以使磨下來的鋁末填充鑄件的孔隙,起到連接被雜質隔離的塊塊“島嶼”的橋梁作用。實際效果稍遜于方法1,因為打磨下來的鋁末有時起不到真正的填充、橋梁作用,有的部位填充物會在堿蝕和陽極氧化過程中遭到腐蝕而脫落。
3、鑄件表面噴丸法。在噴丸法試用之前筆者采用圓頭錘子敲的方法,原意是想使阻隔“島嶼”的縫隙通過敲打閉合,達到連接成片的目的,結果效果顯著。后考慮到采用噴丸效率會大大提高,經陽極氧化和染色后效果比以上兩種方法都好。
鋁鑄件的采用砂型工藝:
用砂模澆鑄的就是翻砂工藝,比如青銅器、古代的銅錢、現代大型的集齊構件、鋁鑄件等等都是翻砂鑄造而成。翻砂法是我國古代鑄幣的主要工藝,通過翻砂鑄造的方法,錢幣的質地一般都比較精密細致,流傳至今,表面自然產生一層色呈深褐色的包漿。翻砂是將熔化的金屬澆灌入鑄型空腔中,冷卻凝固后而獲得產品的生產方法。現代在汽車制造過程中,采用鑄鐵制成毛坯的零件很多,約占全車重量的60%左右。砂型材料必須具有一定的粘合強度,以便被塑成所需的形狀并能抵御高溫鐵水的沖刷而不會崩塌。
制造鑄鋁件通常采用砂型。砂型的原料以砂子為主,并與粘結劑、水等混合而成。砂型材料必須具有一定的粘合強度,以便被塑成所需的形狀并能抵御高溫鐵水的沖刷而不會崩塌。為了使砂型內塑成與鑄件形狀相符的空腔,必須先用木材制成模型,稱為木模。熾熱的鐵水冷卻后體積會縮小,因此,木模的尺寸需要在鑄件原尺一寸的基礎上按收縮率加大,需要切削加工的表面相應加厚。空心的鑄件需要制成砂芯子和相應的芯子木模。有了木模,就可以翻制空腔砂型。在制造砂型時,要考慮上下砂箱怎樣分開才能把木模取出,還要考慮鋁水從什么地方流入,怎樣灌滿空腔以便得到優質的鑄件。砂型制成后,就可以澆注,也就是將鋁水灌入砂型的空腔中。澆注時,鐵水溫度在1250-1350度,熔煉時溫度更高。然后還要經過除砂、修復、打磨等過程,才能夠成為一件合格鑄件。
鋁鑄件補焊前的預熱處理:
鋁材質產品在生活和工作中運用都十分的廣泛,杭州宏成精密機械有限公司通過對鋁材質、鋁合金的翻砂、澆鑄、鑄造工藝,制作成各類鋁鑄件產品。鋁鑄造焊接往往會用到補焊工藝,主要是對補焊的鋁產品部位進行復查,鋁鑄件缺陷的應采用機械清理干凈。鑄鋁補焊前需要進行鋁鑄件的預熱。鋁鑄件補焊前是否預熱取決于鑄件材料、待補焊部位的壁厚及其所處的加工階段,當待補焊部位的壁厚大于10mm時,鋁鑄件一般需進行整體或局部預熱。對不能進行熱處理強化的鋁合金鑄件,預熱溫度不高于150℃,保溫時間不超過2h。對可進行熱處理強化的鋁合金鑄件,預熱溫度不超過其時效溫度,保溫時間不超過2h。
鋁鑄件鑄造工藝:
就說到鋁鑄件鑄造工藝的話,我們其實首先的就是要明白,對于鋁合金本身來講的話,它的密度比較低、強度比較高,再者,就其本身來講的話,它其實也就是具有著韌性比較好和具有耐腐蝕等一系列的優點,也正是因為如此,它在航空航天工業中來講的話,其實也就是會直接的就被廣泛用作我們的結構材料了。再者,說到鋁鑄件鑄造工藝,我們其實額就是要明白,對于鑄造工藝來講的話,它其實也就是傳統鋁合金的一個主要制備方法,不過,就其本身來講的話,它其實已經難以滿足制備高性能的一個鋁合金的需要了。其實這主要的也就是因為,就傳統鋁鑄件鑄造工藝來講的話,它其實已經難以進一步的對它的強度以及其塑性,還有就是其剛度以及耐熱性和耐腐蝕性等方面進行提高了;另外一個方面,在我們追求高性能的這樣的過程中,就其鑄造工藝成本來講,它其實也就是因為增添設備以及其成品率下降而出現了迅速上升的情況。 后,關于傳統鋁鑄件鑄造工藝來講的話,我們其實也就是要進行留意,因為其合金含量上升的同時,伴隨著的其實也就是其塑性方面會出現降低的現象,也正是因為如此,就其后續壓力加工成本也就會上升,不過與之相應的,我們的鋁鑄件成品率也是會出現降低的。